科研产品

友好合作

科 研 产 品

古籍脱酸增强修复保护研究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前辈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

古籍是以纸张为基础的文献资料,随着时间的流逝,受自身和环境的影响,纸质文献会发生酸化、返黄、变脆、蛀虫、产生霉斑和机械性能下降等一系列破坏性的变化。

据统计,我国馆藏的纸质文献数量超过50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亟需修复,十分之一濒危破损,纸质文献一旦损坏将不可避免失去文化价值。

      长久以来,我国的古籍修复人员主要是由从事文献学、图书馆学、档案学等方面的专业成员组成,极少有造纸专业人员参与。

      2005年广州市委宣传部和广东省文化厅组织编纂《广州大典》,邀请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专业樊慧明教授为广州大典专用纸研究的技术顾问,要求保存500年,华南理工大学樊慧明教授团队开始接触纸质文献保献,2017年广州市政府特批1000万给樊慧明教授团队,进行古籍脱酸增强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从此造纸专业人员正式走进了古籍保护的大门,并凭借造纸专业的知识,让古籍保护的速度和效率插上了翅膀。

 

       华南理工大学是“211”、“985”、“双一流”全国重点大学,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所在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多次学科评估中均为A+学科,拥有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两所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造纸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俄罗斯外籍院士各一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和珠江学者等各类人才多名,是“广州市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的依托单位,同时学校成立了“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

      目前,在樊慧明教授的带领下,华南理工大学古籍保护团队现拥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讲师和硕士生、博士生多名。在广州市重大科技项目“古籍脱酸增强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纸质文献保护的纸张老化机理与评价研究”等项目的资助下,在纸张的酸化老化机理脱酸、增强化学品小批量脱酸/增强设备古籍样品的无损/微损分析测定耐保存书画纸研发以及纸质文献脱酸增强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毕业纸质文献保护领域硕士研究生10多名,申请了国家专利20多件,获得授权12件,申请了3件美国欧洲专利。

初期成果应用

1.民国历史档案脱酸、加固、修复及仿制件制作

本团队完成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民国时期档案修复及复制、华南理工大学档案馆民国时期珍贵档案修复与复制(40套),并将研发的脱酸增强化学品应用于档案馆中民国时期历史档案脱酸、加固、修复。

                                                

1 民国时期档案(左)  仿制件效果图(右)

2.耐保存纸质文献专用纸的研发

本团队主持研究开发了能长久耐保存、抗酸化老化性能,且具有防伪功能的专用纸,对书籍的保存具有时代性意义,被《广州大典》研究中心采用,并一直应用于已出版的《广州大典》。

                             

2《广州大典》专用纸研发

3. 智能化文献脱酸增强装置设备研发

      团队研制成功一台全自动多功能批量化的脱酸增强装备,一台半自动单本书脱酸增强处理装备。整本书智能化脱酸增强处理装置采用气相/液相相结合的方式,可选择超声雾化/压力雾化法,适应于中、低粘度化学品对书本进行脱酸增强;采用机械与气流相结合方式使书分页,确保吸收均匀;分页—真空干燥—雾化吸收—循环—真空干燥多功能自由组合该设备整个处理过程处于温和的状态下进行,可有效防止修复过程中对古籍的不利影响,可用于整本书脱酸/增强。智能化文献批量化修复装置采用新工艺:超声雾化法/加压雾化采用气相/液相相结合的方式,可容纳16本书的同时脱酸增强的效果,实现全智能化操作。

3 整本书智能化脱酸增强装置

4 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

4. 中国宣纸集团红星宣纸难题攻关

        本团队主持非遗产品——中国宣纸集团“红星”牌宣纸有关难题攻关项目。

模拟自然环境,采用更高效、更环保的化学品对宣纸制浆造纸工艺进行优化。

 

5. 第五代100元钞票技术攻关

       本团队曾主持《保定钞票纸业有限公司第五版新百元钞票的核心技术研究》已结题,与人民银行中国印钞制币总公司进行新一代人民币的相关研究工作。

6.耐保存防霉防虫书画纸的研发

       与四川夹江状元纸坊合作,本团队主持开发耐保存防霉防虫书画纸,采用竹子为主要原料,采用古纸生产工艺,在原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加入脱酸剂、防霉剂和防虫剂,研发具有防霉防虫功能,且耐保存500年的书画纸。

5 耐保存防霉防虫书画纸的研发